本節列出您在安裝 WebSphere Partner Gateway 之前應該考慮的幾件事。適當的規劃可讓您決定適合您需求的部署拓蹼。
系統當機會嚴重影響企業生產力和利潤。 當您建立高可用性系統後,即可向中心社群確定該系統永遠可以啟動和執行, 可隨時準備接收文件。典型的高可用性環境可確定系統的運作期高達 99.9%, 有些系統甚至達到 99.999%。可用性等級會因為系統失效、系統超載、網路擁塞和網路攻擊之類的事件而降低。 若要有最大的可用性,您需要提供系統備用。 您可以這麼做來達成此目的:在架構中的個別伺服器上,每一個邏輯功能 (「社群主控台」、「接收端」和「文件管理程式」)至少有兩個實作方式。 因此,如果您在一個伺服器上放置所有三個元件,那麼您需要第二個伺服器提供備用。 如果您分別將每一個元件放置在各別的伺服器上,那麼您總共需要 6 個伺服器來提供備用。 另外,您應該考慮在災難回復位置建立另一組伺服器,使您能夠從該位置執行系統。
若要建立可用性高的 WebSphere Partner Gateway 實作方式, 其支援的基礎架構(例如網路、網際網路連線,甚至是設備的電源)也必須具備高可用性。 高可用性需求亦適用 MQ 及 RDBMS。 只要支援的應用程式執行失敗,您的正式作業環境即會失敗。
WebSphere Partner Gateway 採水平調整。也就是說, 您可增加其元件實例來增加它的處理能力。您需要的伺服器數量、特定元件的實例或網路功能則視下列因素而定:
當這些因素變更時, 您可以增加其元件的多個實例, 來調整 WebSphere Partner Gateway。「接收端」、「社群主控台」和「文件管理程式」實例可獨立地存在任何位置。 不過,在建立備用 WebSphere Partner Gateway 元件時要考慮幾件事:
請注意,當您調整 WebSphere Partner Gateway 時,也必須一併調整 支援的基礎架構,例如 WebSphere MQ 和 RDBMS。
一旦您配置好伺服器之後,一定要監視系統效能,以判斷何時及是否需要其他伺服器來符合需求。
資料儲存體是拓蹼中的重要元件,因為它是 WebSphere Partner Gateway 的必備項目。您處理共用儲存體需求的方式取決於您的儲存體需求及您對下列問題的回答:
如果您在這些方面的需求很低, 可考慮在與 WebSphere Partner Gateway 元件相同的伺服器上實作共用儲存體。否則, 它應該在與 WebSphere Partner Gateway 不同的伺服器上。當需要高可用性時, 請考慮增加備用 NAS 產品,因為它可以在伺服器之外獨立調整。 請注意,RDBMS 和 WebSphere MQ 不必在 NAS 上。
WebSphere Partner Gateway 可在標準安全環境內運作。不過,您應該考量下列各項:
如果您要使用負載平衡器, 則「社群主控台」會要求啟用「附著」階段作業(亦稱為「伺服器親緣關係」)。「附著」階段作業用來告訴負載平衡器, 一旦用戶端要求在配置的期間內是出自相同的 IP 位址, 則應將要求傳給最近時間內所指定的相同伺服器, 而非另選新的伺服器。
「主控台」會使用 Cookie 來確定在某個階段作業中所有經由瀏覽器傳入的要求, 都會傳至相同的伺服器。若未啟用「附著」階段作業, 則從「主控台」發出的每一項要求,可能會被負載平衡器傳給不同的伺服器。這可能造成問題。舉例來說, 「主控台」將不會考慮到使用者是否已登入。在 IP 位址層次啟用「附著」階段作業, 可能會衝擊到可調整性,這是因為「接收端」也會受到影響。由於負載平衡器會發現每一項文件要求都使用相同的用戶端 IP 位址, 因此,擁有大量文件數量的參與者每次可能將其文件都傳給相同的「接收端」實例。另一種做法是只針對 Cookie 啟用附著特性, 如此一來「接收端」便不會受到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