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mmon Event Infrastructure 帮助您更方便地使用事件。
执行此任务的目的和时间
Common Event Infrastructure
为事件的生成、传播、持久存在和使用提供便利,但它不会定义实际事件。当您在系统设计中计划如何使用事件基础结构时,您需要了解相关的业务概念并将它们映射至系统设计的适当组件。在事件源和事件使用者体系结构的上下文,您应该通过定义事件类型和事件组来提供事件管理的语义。
完成此任务需要执行的步骤
- 标识每个事件源。 事件源是创建事件的应用程序。事件源将事件对象传递至事件基础结构。事件基础结构又会将事件对象存储在数据库中以便日后检索。事件基础结构的作用是将事件对象传递至有意接收该对象的任何应用程序。
- 标识每个事件使用者。 事件使用者是可使用包含在事件对象中的信息的应用程序。通常事件使用者会处理来自很多事件源的事件。
- 标识事件关联范围及这些范围的标识的层次结构。 事件使用者可使用事件关联范围来关联事件。ECSEmitter
类通过将事件的关联范围的当前标识和父标识存储在每个事件中来支持关联范围层次结构。
注: ECSEmitter
及关联范围功能是通过事件服务(而不是通过 Common Event Infrastructure 本身)提供的。
例如,业务流程执行语言(BPEL)活动打开关联范围以获取以活动实例标识来标识活动的当前活动。父关联范围是过程实例的关联范围,该活动代表该过程实例运行。父关联范围由过程实例标识来标识。
- 标识每个事件组。 事件组定义对特定类型的使用者有意义的所有事件可能包含的特征(属性值)。系统会对事件组指定策略(如访问控制和分发规则)以便为每个用户组定制事件基础结构的行为。
示例
WebSphere 提供了一个缺省事件组,它被定义为包括所有事件。此事件组称为事件组列表并且其 Java 命名和目录接口(JNDI)名称为
com/ibm/events/configuration/event-groups/Default。
下图显示这些对象之间的关系:
图 1. 事件源的体系结构(它创建事件)、事件使用者(它使用事件数据)和事件组(它为每个类型的事件定义特征及相关联的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