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裝 IBM WebSphere MQ

WebSphere MQ 是可讓 InterChange Server 與連接器進行通訊的傳訊軟體。

本節說明如何安裝及配置 WebSphere MQ - 不論是照原本的用法使用,或是當作在 InterChange Server 環境中使用的「Java 傳訊服務 (JMS)」提供者使用。請參閱"配置 WebSphere MQ for JMS",將 WebSphere MQ 配置為 JMS 提供者。

當下列狀況套用到您的環境時,請使用 JMS:

在上述情況下,請將 WebSphere MQ 當作 JMS 提供者使用,不要當作原來的 MQ 使用,因為原有的 MQ 必須依賴 CORBA 才能進行管理及使用其他元件。作為 JMS 提供者時, 則不需要依賴 CORBA。此外,原有的 MQ 只會將進入的事件存至伺服器。

註:
在原生 WebSphere MQ 遞送下,進行中 (WIP) 事件將得到最佳效能。當使用 WebSphere MQ 作為 JMS 提供者時,InterChange Server 不會用最好的傳訊來進行事件遞送; 因此,可能會產生某些效能上的影響。

請將 WebSphere MQ 安裝在與 InterChange Server 相同的網路上。 此安裝需要執行下列一般步驟:

  1. 評估 WebSphere MQ 空間需求
  2. 建立 WebSphere MQ 的使用者帳戶
  3. 執行 WebSphere MQ 安裝
  4. 定義佇列 (僅限 JMS)
  5. 配置 WebSphere MQ 接聽器
  6. 配置配接器的佇列
  7. 配置核心 (僅限 Solaris 和 HP-UX)
  8. 配置 WebSphere MQ for JMS
  9. 修改 WebSphere MQ 的訊息佇列內容

後續幾節詳細說明這些步驟。

註:
您必須是超級使用者才能安裝 WebSphere MQ。如果您還不是以 root 身分登入,請以該身分登入之後再繼續安裝程序。

評估 WebSphere MQ 空間需求

WebSphere MQ 軟體會安裝在 /MQ_inst_homemqm 子目錄中 (用於 WebSphere MQ 的元件) 及 /var (用於工作資料) 目錄。因此,這些目錄 (或檔案系統) 必須要有足夠的空間來存放 WebSphere MQ。

重要事項:
開始安裝程序之前評估空間需求很重要。

建議您建立和裝載下列目錄作為檔案系統:/var/mqm/var/mqm/log/var/mqm/errors。也建議將日誌放在不是用於佇列 (/var/mqm) 的另一個實體磁碟機。表 9 列示WebSphere MQ 元件的空間需求。

建立 WebSphere MQ 的使用者帳戶

WebSphere MQ 需要一個名為 mqm 的特殊使用者帳戶,才能夠執行。
AIX
  1. 使用 SMIT 為 WebSphere MQ 建立 mqm 群組。
  2. 使用 SMIT 建立新使用者來指定下列資訊:
    • 使用者名稱 = mqm
    • 主要群組 = WebSphere_MQ_group_name (在步驟 1 建立)。
    • 起始目錄 = home_dir/WebSphere_MQ_group_name
    • 起始程式 = shell_path

      其中

      • home_dir 是帳戶的起始目錄的路徑
      • shell_path 是帳戶的登入 Shell 的路徑 (通常是顯示在表 13 的其中一個 Shell)
Solaris
  1. 使用 groupadd 指令建立 WebSphere MQ 群組 mqm
    groupadd mqm
     
  2. 使用 useradd 指令建立 WebSphere MQ 使用者帳戶 mqm

    useradd -g mqm mqm
     

    -g 選項會使 mqm 使用者成為 mqm 群組的成員。

HP-UX
  1. 使用 SAM,為 WebSphere MQ 建立一個 mqm 群組。
  2. 利用下列指定資訊,使用 SAM 建立新使用者:
    • 使用者名稱 = mqm
    • 使用者 ID = WebSphereMQ_user_id
    • 主要群組 = WebSphere_MQ_group_name (在步驟 1 建立)。
    • 起始目錄 = home_dir/WebSphere_MQ_group_name
    • 起始程式 = shell_path

      其中

      • home_dir 是帳戶的起始目錄的路徑
      • shell_path 是帳戶的登入 Shell 的路徑 (通常是顯示在表 13 的其中一個 Shell)
Linux (Red Hat 及 SuSE)
  1. 使用 groupadd,為 WebSphere MQ 建立一個 mqm 群組。
  2. 使用 useradd 建立新使用者,以指定下列資訊:
    • 使用者名稱 = mqm
    • 使用者 ID = WebSphereMQ_user_id
    • 主要群組 = WebSphere_MQ_group_name (在步驟 1 建立)。
    • 起始目錄 = home_dir/WebSphere_MQ_group_name
    • 起始程式 = shell_path

      其中

      • home_dir 是帳戶的起始目錄的路徑
      • shell_path 是帳戶的登入 Shell 的路徑 (通常是顯示在表 13 的其中一個 Shell)

就許多 UNIX 系統而言,若在 /etc/passwd 檔的 mqm 項目中,以星號 (*) 填入第二個欄位,將會停用此帳戶。如果您有其他登入驗證機制,請參閱系統手冊。

請確定 mqm 群組是 WebSphere Business Integration 管理者 (依預設是 admin) 的預設群組。

使用者帳戶的預設群組位於 WebSphere Business Integration 管理者帳戶項目的第四個欄位中。 此欄位必須包含 mqm 群組的群組號碼。若要取得群組號碼,您可以從 Shell 提示畫面執行下列指令:

grep mqm /etc/group
 

群組號碼位於輸出的結果行的第三個欄位。將此群組號碼插入 /etc/passwd 中 WebSphere Business Integration 管理者項目的預設群組欄位中。

當您是 root 時,您可以使用 groups 指令確認 mqm 列示在 root 擁有成員資格的群組輸出。如需 WebSphere Business Integration 管理者的相關資訊,請參閱建立 IBM WebSphere Business Integration 管理者帳戶

在 Red Hat Linux 上,建議您變更環境變數 LD_ASSUME_KERNEL,方法是,針對即將安裝 WebSphere MQ 的使用者 (mqm),將下列指令行新增至此使用者的 .bash_profile 上:

export LD_ASSUME_KERNEL=2.4.19
 

然後,您從指令提示中發出下列指令來執行 .bash_profile

. .bash_profile
 

註:
.bash_profile 會在您登入時自動執行,所以只在您編輯檔案時,才需要發出先前的指令。

執行 WebSphere MQ 安裝

建議您使用下列安裝位置來安裝 WebSphere MQ 軟體:

註:
按照 WebSphere MQ 安裝文件的指示安裝 WebSphere MQ。下列幾節提供安裝程序概觀。

IBM 將支援的 WebSphere MQ 軟體版本放在個別的光碟上。 這些 CD 包含要安裝在系統上的幾個軟體目錄。

若要在現行環境中驗證 WebSphere MQ 的版本, 請在 /WebSphere_MQ_inst_home/mqm/bin 提示下鍵入 mqver 指令。

下列步驟提供 WebSphere MQ 安裝程序的簡短概觀:

  1. 將第一片 WebSphere MQ 光碟插入光碟機。
    註:
    有關如何在升級期間將現有資料保留於佇列中的特定資訊,請參閱 WebSphere MQ 文件。
  2. 安裝 WebSphere MQ 時, 若為 AIX,請使用 SMIT; Solaris 則使用 pkgadd 指令;HP-UX 使用 swinstall 程式;若為 Linux,請使用 rpm

    若要在 Solaris 上的 /WebSphere_MQ_inst_home/var 目錄安裝 WebSphere MQ:

    pkgadd -d /mq_cd/mq_solaris
     

    其中 mq_cd 是 WebSphere MQ 光碟的裝載點。

  3. 安裝必要的元件,包括「Java 傳訊」檔案, 依預設不會安裝這些檔案。
  4. 順利安裝 WebSphere MQ 之後,將 WebSphere MQ 光碟從光碟機中移除。
  5. 針對雙位元組作業系統相容性,編輯位於 /var/mqm/conv/table 中的 ccsid.tbl 檔案,如下所示:
    1. 建立檔案的備份。
    2. 在檔案尾端,移除兩行預設值行的註解,如下所示。

    # 您可以建立類似下列二行指令,以啟用預設的轉換功能,
     # 但要移除表示註解的 # 字元。
     default       0      500     1     1    0
     default       0      850     1     2    0
     
  6. 繼續進行安裝 InterChange Server、XML 資料處理常式、電子郵件配接器及其他支援產品

重要事項:
在完成 InterChange Server 安裝和配置之後,系統會指示您回到本章來配置 WebSphere MQ。

定義佇列 (僅限 JMS)

商業整合系統需要您以下面列出的內容配置佇列。 在連接器的配置檔中,指定每一個佇列的名稱作為標準內容。

繼續進行第一次啟動 InterChange Server

配置 WebSphere MQ 接聽器

在某個埠號建立連線後會呼叫一些程式。「WebSphere MQ 接聽器」使用埠號 1414。 因此,您必須編輯列示在設定埠號 的系統檔, 才能配置埠號 1414 去啟動「WebSphere MQ 接聽器」。

要訣:
在編輯系統檔之前,建議您建立檔案的備份,例如 /etc/services_orig。在編輯期間如果發生問題,您可以回到未損壞的備份檔。

針對單一 InterChange Server 實例配置 WebSphere MQ 接聽器--位於 UNIX 機器的單一 InterChange Server 實例會使用「WebSphere MQ 佇列管理程式」。「WebSphere MQ 接聽器」使用預設埠號 1414。 因此,您必須編輯列示在設定埠號 的系統檔, 才能配置埠號 1414 來啟動「WebSphere MQ 接聽器」。

若要為「WebSphere MQ 接聽器」配置埠號 1414,請:

  1. 以 root 身分,將下列一行新增至 /etc/services 檔:
    WebSphereMQ    1414/tcp    # WebSphere MQ channel listener
     

    使用資訊的直欄之間的定位點,使直欄對齊現存的 /etc/services 項目。

  2. 以 root 身分,將下列一行新增至 /etc/inetd.conf 檔結尾:
    WebSphereMQ stream tcp nowait mqm /WebSphere_MQ_inst_home/mqm/bin/amqcrsta
     amqcrsta -m your-queue-name.queue.manager
     

    其中 your-queue-name 是「WebSphere MQ 佇列管理程式」的名稱。

    註:
    在 Linux 上,/etc/xinetd.d 目錄內的配置檔應納入相同的資料。
    依預設,一部機器只有一個 InterChange Server, 因此「安裝程式」會將伺服器名稱併入「佇列管理程式」的預設名稱。如果您輸入非預設的佇列名稱,您可以使用任何名稱。建議此名稱符合 InterChange Server 名稱。在網路中,此名稱必須是唯一的。請確定您已提供「佇列管理程式」名稱給網站的 WebSphere Business Integration 管理者,以便在配置程序中使用該名稱。

    這整個指令在 /etc/inetd.conf 檔中是單一的指令行。使用欄位之間的定位點使欄位對齊檔案中的前面項目。請按照顯示的內容輸入這一行。此檔案的內容有區分大小寫。

  3. 每當您變更 /etc/services/etc/inetd.conf 時,或在 Linux 上變更 /etc/xinetd.d 目錄中的配置檔時, 都必須通知網際網路常駐程式 (inetd)。請使用下列指令尋找 inetd 程序的程序 ID:
    ps -ef | grep inetd
     

    請勿使用 『grep inetd』 輸出行最後一個直欄的程序 ID。

  4. 從步驟 3 使用 inetd 程序 ID,使 inetd 重新讀取 /etc/inetd.conf 系統檔:
    kill -HUP proc_id
     

    例如,假設步驟 3 中的 ps 指令產生 inetd 程序的下列輸出:

    root   144  1   0   17:01:40  ?   0:00    /usr/sbin/inetd -s
     

    因為第二個直欄是程序 ID,所以 kill 指令是:

    kill -HUP 144
     

    您也可以重新啟動系統,以便 inetd 常駐程式重新讀取 /etc/inetd.conf 檔。

    註:
    kill -HUP 指令不會結束 inetd 程序。 它會傳送信號到此程序,通知此程序重新讀取 /etc/inetd.conf 檔。
  5. 繼續進行第一次啟動 InterChange Server

為多個 InterChange Server 實例配置 WebSphere MQ 接聽器--多個 InterChange Server 實例可以共用相同的「WebSphere MQ 佇列管理程式」。

不過,如果這些實例的其中一個實例需要停止「佇列管理程式」,那麼其他實例就無法存取「佇列管理程式」。例如,如果 InterChange Server 的開發和品質控制實例位於同一部機器,您可能需要配置這些實例使您可以針其中一個實例啟動和停止「佇列管理程式」而不影響其他實例。

「WebSphere MQ 接聽器」可在 TCP/IP 埠接聽「WebSphere MQ 佇列管理程式」。不過,在一個 TCP/IP 埠上無法有多個「佇列管理程式」。因此,若要在一台電腦有多個「佇列管理程式」,您必須配置每個「佇列管理程式」使用不同的埠號。對於各個埠號, 您必須編輯列示在設定埠號的系統檔, 才能配置相關的埠號來啟動「WebSphere MQ 接聽器」。

若要配置多個「WebSphere MQ 接聽器」:

  1. 以 root 身分,為每個「WebSphere MQ 接聽器」新增指令行至 /etc/services 檔中。

    例如,若要分別為兩個「WebSphere MQ 接聽器」配置埠號 1414 和 1415,請將下列指令行新增至 /etc/services

    WebSphereMQ1    1414/tcp    # WebSphere MQ listener for q1.queue.manager
     WebSphereMQ2    1415/tcp    # WebSphere MQ listener for q2.queue.manager
     

    使用資訊的直欄之間的定位點,使直欄對齊現存的 /etc/services 項目。

  2. 以 root 身分,為每個「WebSphere MQ 佇列管理程式」新增指令行至 /etc/inetd.conf 檔結尾。

    例如,若要啟動兩個「佇列管理程式」(q1.queue.managerq2.queue.manager),請將下列指令行新增至 /etc/inetd.conf

    WebSphereMQ1 stream tcp nowait mqm
     /MQ_inst_home/mqm/bin/amqcrsta
     amqcrsta -m q1.queue.manager
     

    WebSphereMQ2 stream tcp nowait mqm /WebSphere_MQ_inst_home/mqm/bin/amqcrsta
     amqcrsta -m q2.queue.manager
     

    使用欄位之間的定位點使欄位對齊檔案中的前面項目。請按照顯示的內容輸入這一行。檔案內容有區分大小寫。

  3. 按照3 步驟和4 步驟,通知網際網路常駐程式 (inetd),您已變更 /etc/services/etc/inetd.conf
  4. 將下列資訊告知 WebSphere Business Integration 管理者,讓 InterChange Server 能夠與適當的「WebSphere MQ 佇列管理程式」通訊:

配置配接器的佇列

您可以使用下列任何方法,來配置您的配接器所需的 WebSphere MQ 佇列:

要訣:
若要輕易地識別佇列相關的連接器,請使用連接器的名稱當做佇列名稱的字首。 例如,將 Clarify 連接器的事件遞送佇列命名為: clarifyconnector/deliveryqueue

使用 WebSphere Business Integration Adapter script 檔來配置 WebSphere MQ 佇列

WebSphere Business Integration Adapters 提供一組 Script 檔供您執行,以針對部署的配接器配置必要的 WebSphere MQ 佇列。

下列 Script 檔位於 ProductDir/mqseries 中:

configure_mq
執行此 Script 檔,以配置 crossworlds_mq.tst 中指定的 WebSphere MQ 佇列

crossworlds_mq.tst
編輯此檔案以指定 Business Integration 系統中的 WebSphere MQ 佇列。configure_mq 會讀取這個檔案當做輸入。

crossworlds_mq.tst 檔案的內容如下所示。您必須以手動方式編輯此檔案。 檔案的頂端部份包含原生的 MQ 資訊,底端部份包含特定的 JMS 資訊。 您可以使用此檔案,指定配置每一個配接器所需的佇列。 請依下列方式編輯檔案:

  1. 在檔案的原生 MQ 部份中,刪除下列陳述式:
        DEFINE QLOCAL(IC/SERVER_NAME/DestinationAdapter)
         DEFINE QLOCAL(AP/DestinationAdapter/SERVER_NAME)
     

    這些僅適用於使用 WebSphere InterChange Server 的商業整合系統。

  2. 對於您所部署的每一個配接器,請使用 DEFINE QLOCAL(AdapterName/AdminInQueue) 開頭的陳述式作為範本,在檔案的 JMS 部份中建立個別的佇列定義陳述式組。

*******************************************************************/
 *                                                                 */
 *   定義所有伺服器/配接器對組的本端佇列。                          */
 *   對於 MQ 佇列,必須有下列定義:                                 */
 *       Application = DEFINE QLOCAL (AP/AdapterName/ServerName)    */
 *                                                                  */
 *   範例:                                                         */
 *   DEFINE QLOCAL(AP/ClarifyConnector/CrossWorlds)                 */
 *                                                                  */
 *   DEFINE QLOCAL(AP/SAPConnector/CrossWorlds)                     */
 *                                                                  */
 *   如果您的伺服器名稱並非 'CrossWorlds',                         */
 *   請務必變更項目以符合實施伺服器名稱。                           */
 ********************************************************************/
     DEFINE QLOCAL(IC/SERVER_NAME/DestinationAdapter)
     DEFINE QLOCAL(AP/DestinationAdapter/SERVER_NAME)
 ********************************************************************/
 *   對於每一個 JMS 佇列 (遞送傳輸是 JMS),
 *   預設值遵循下列慣例:
 *           AdapterName/QueueName
 ********************************************************************/
     DEFINE QLOCAL(AdapterName/AdminInQueue)
     DEFINE QLOCAL(AdapterName/AdminOutQueue)
     DEFINE QLOCAL(AdapterName/DeliveryQueue)
     DEFINE QLOCAL(AdapterName/RequestQueue)
     DEFINE QLOCAL(AdapterName/ResponseQueue)
     DEFINE QLOCAL(AdapterName/FaultQueue)
     DEFINE QLOCAL(AdapterName/SynchronousRequestQueue)
     DEFINE QLOCAL(AdapterName/SynchronousResponseQueue)
 ********************************************************************/
 *   定義預設的 CrossWorlds 通道類型                                */
 ********************************************************************/
     DEFINE CHANNEL(CHANNEL1) CHLTYPE(SVRCONN) TRPTYPE(TCP)
 ********************************************************************/
 *   CrossWorlds MQSeries 物件定義結束                              */
 ********************************************************************/
 

使用 WebSphere MQ 指令來配置 WebSphere MQ 佇列

如需使用 WebSphere MQ 指令來配置佇列的相關資訊,請參閱 WebSphere MQ:System Administration GuideWebSphere MQ:Script (MQSC) Command Reference

繼續進行第一次啟動 InterChange Server

配置核心 (僅限 Solaris 和 HP-UX)

WebSphere MQ 使用信號和共用記憶體。 預設的 Solaris 或 HP-UX 核心配置很可能不足以支援這些功能。因此,您必須編輯核心配置檔/etc/system,使 WebSphere MQ 可以正確執行。

要訣:
在編輯系統檔之前,IBM 建議您建立檔案的備份,例如 /etc/system_orig。在編輯期間如果發生問題,您可以回到未損壞的備份檔。
  1. 將適當的核心配置參數新增至 /etc/system 檔。

    表 17 列出 Solaris 的核心配置參數,而表 18 列出 HP-UX 的核心配置參數。 這些參數會新增至 /etc/system 檔下半部。

    表 17. WebSphere MQ 的 Solaris 核心配置設定
    set msgsys:msginfo_msgmap=1026
     set msgsys:msginfo_msgmax=4096
     set msgsys:msginfo_msgmnb=4096
     set msgsys:msginfo_msgmni=50
     set semsys:seminfo_semaem = 16384
     set semsys:seminfo_semmap = 1026
     set semsys:seminfo_semmni = 1024
     set semsys:seminfo_semmns = 16384
     set semsys:seminfo_semmnu=2048
     set semsys:seminfo_semmsl = 100
     set semsys:seminfo_semopm = 100
     set semsys:seminfo_semume = 256
     set shmsys:shminfo_shmmax = 209715200
     set shmsys:shminfo_shmmin = 1
     set shmsys:shminfo_shmmni=1024
     set shmsys:shminfo_shmseg = 1024
     


    表 18. WebSphere MQ 的 HP-UX 核心配置設定
    set Shmmax=0x3908b100
     set Shmseg=1024
     set Shmmni=1024
     set Shmem=1
     set Sema=1
     set Semaem=16384
     set Semvmx=32767
     set Semmns=16384
     set Semmni=2048
     set Semmap=2050
     set Semmnu=2048
     set Semume=256
     set Msgmni=1025
     set Msgtql=2048
     set Msgmap=2050
     set Msgmax=65535
     set Msgmnb=65535
     set Msgssz=16
     set Msgseg=32767
     set Maxusers=400
     set Max_thread_proc=4096
     set maxfiles=2048
     set nfile=10000
     

    重要事項:
    如果其他應用程式設定值大於表格表 17表 18 中建議的設定值,請保留較大的設定值以免應用程式失敗。
  2. 您可以立即重新啟動系統或等到安裝所有必要的軟體之後再重新啟動系統。

    如果您在 /etc/system 檔錯誤地輸入核心配置參數,那麼在系統重新啟動時會出現錯誤訊息。在此情況下,請修正 /etc/system 中的錯誤並重新啟動系統。

    註:
    在變更核心配置參數之後,您必須重新啟動電腦才能使這些參數生效。

配置 WebSphere MQ for JMS

對於每一個配置為搭配 WebSphere MQ for JMS 傳輸使用的連接器,請使用「連接器配置程式」工具來編輯本端連接器的配置檔。

指定佇列管理程式並配置表 19 列出的內容值。 在此範例中,JmsConnector 是配置的連接器

表 19. JMS 傳輸的內容值
內容
AdminInQueue JMSCONNECTOR\ADMININQUEUE
AdminOutQueue JMSCONNECTOR\ADMINOUTQUEUE
DeliveryQueue JMSCONNECTOR\DELIVERYQUEUE
FaultQueue JMSCONNECTOR\FAULTQUEUE
RequestQueue JMSCONNECTOR\REQUESTQUEUE
ResponseQueue JMSCONNECTOR\RESPONSEQUEUE
SynchronousRequestQueue JMSCONNECTOR\SYNCHRONOUSREQUESTQUEUE
SynchronousResponseQueue JMSCONNECTOR\SYNCHRONOUSRESPONSEQUEUE

您可以將 UserNamePassword 保留空白,除非您使用用戶端模式存取佇列管理程式。

在進行這些變更之後,請重新載入儲存庫並重新啟動 InterChange Server 與連接器。

修改 WebSphere MQ 的訊息佇列內容

您可能需要修訂 WebSphere MQ 訊息佇列中的預設配置,以便處理大量的訊息或大型物件。

若要修訂訊息佇列的最大允許深度和訊息的最大允許長度,請按照下列程序的說明,在適當的 .tst 檔設定 MAXDEPTH 和 MAXMSGL 內容的值。

註:
作為預防措施,請備份原始的 .tst 檔之後再執行這些步驟。
  1. 開啟檔案。按照變更 MAXDEPTH 值變更 MAXMSGL 值的說明, 使用 WebSphere MQ ALTER 指令來設定 MAXDEPTH 或 MAXMSGL 內容的值。
  2. 儲存檔案,然後重新啟動機器。
  3. 重新配置您的「MQ 管理程式」。
  4. 繼續進行第一次啟動 InterChange Server

變更 MAXDEPTH 值

依預設,WebSphere MQ 訊息佇列設為最多保留 5000 則訊息。在高資料流量或在起始轉換成 InterChange Server 期間,可能會超過此預設值, 造成錯誤並使連接器無法將訊息公佈到 ICS。為了幫助避免這種狀況,您可以增加 在佇列中容許的訊息最大數量,以及在所有佇列中容許的未確定訊息最大數量。偏好值可依特定的情況而變更。例如,如果您正在執行起始轉換成 InterChange Server,建議您將最大佇列深度設為至少 20,000 則訊息。

若要變更 MAXDEPTH 設定,請在每一個佇列定義之後,新增下列選項:

ALTER QLOCAL (QUEUENAME) MAXDEPTH (DEPTH DESIRED)
 

例如:

DEFINE QLOCAL(AP/EMailConnector/Server_Name)
  
 ALTER QLOCAL(AP/EMailConnector/Server_Name) MAXDEPTH(20000)
 

您也可以變更佇列管理程式,使所有的佇列中可容許更多的標準未確定訊息。可容許的未確定訊息數量應是每一個佇列的最大訊息深度 (MAXDEPTH) 的總和。InterChange Server 使用的記憶體應該不會增加,除非未確定訊息的數量增加。

若要變更 MAXUMSGS 設定,請新增下列一行:

ALTER QMGR MAXUMSGS (NUMBER)
 

例如:

ALTER QMGR MAXUMSGS (400000)
 

變更 MAXMSGL 值

如果您知道您的商業物件大於 MAXMSGL 預設值 4 MB,才需要修改此值。 若要變更 MAXMSGL 值,請在每個佇列定義之後新增下列指令:

ALTER QLOCAL (QUEUENAME) MAXMSGL (一個訊息可容許的最大位元組數)
 

Copyright IBM Corp. 1997, 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