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X Solaris HP-UX Linux Windows][z/OS]

运作策略

Intelligent Management 使用服务级别管理和策略驱动的目标来实现可提供高服务质量的正常运行和可靠环境。运作策略包含服务策略和运行状况策略。借助服务策略,可以根据应用程序的重要性和目标值的感知级别在这些应用程序之间进行区分。借助运行状况策略,可以识别要进行监视的条件及依照这些条件执行的产品操作来确保环境正常运行。

服务策略

对于大多数工作请求,使用服务策略和工作类可对工作请求进行分类和划定优先级。服务策略由用户定义的性能目标和(在某些情况下)重要级别组成。服务策略通过事务类与工作请求相关。每个工作请求只属于一个事务类,且每个事务类只属于一个服务策略。对于大多数工作请求,工作类用于将入局请求映射到事务类。每个工作类都与 Java™ Platform, Enterprise Edition (Java EE) 应用程序和基本请求功能相连接;统一资源标识 (URI) 前缀用于 HTTP,方法名称用于因特网 ORB 间协议。(IIOP) 及总线和目标用于 Java 消息服务 (JMS)。每个工作类指定如何将相关请求分类到事务类中。对于通用服务器集群和会话发起协议 (SIP),不使用工作类;但是,在随需应变路由器 (ODR) 上配置将请求分类到事务类的规则。

与服务策略相比,运行状况策略指的是产品进行保护时所依据的特定运行状况条件。运行状况管理功能使用已定义的策略在环境中搜索软件故障。

不同的服务策略可具有不同种类的目标。任意目标没有关联值或重要性。平均响应时间目标具有关联的响应时间阈值和重要性,而响应时间百分点目标具有两个关联值:百分比和时间以及重要性。

由自主请求流管理器、动态工作流管理器和应用程序布置控制器完成的性能管理工作可实现性能效果的已定义均衡。在非任意流之间实现已定义均衡的方法是:让所有流都比阈值小一个相同的相对量(表示为阈值的分数),或比阈值大一个相同的相对量(成反比,其中 100 - 重要性最低)。对任意流分配的值最小。

性能目标策略要求使用自主管理器的监视功能来确定是否满足了指定的性能目标,以及在需要更改时使用自主管理器的报告功能向配置模块发送通知。此外,为了说明不能满足所有性能目标的情况,可能会对每个性能目标指定一个业务值。管理员必须深入了解已部署的应用程序,以便可以制定现实可行的性能目标。

运行状况策略

运行状况策略和服务策略的工作方式大致相同,只是运行状况策略为环境提供了运行状况目标。运行状况策略包含运行状况条件运行状况操作。运行状况条件指定环境中的问题情况。如果发生此情况,那么将运行指定的运行状况操作以改善此情况。可以指定运行状况策略以监视不同的目标,例如,动态集群或服务器。多个运行状况策略可同时监视一些服务器。具有一组要查找的条件后,Intelligent Management 可以对环境进行监视直至检测到问题,然后执行相应的操作。


指示主题类型的图标 概念主题



时间戳记图标 最近一次更新时间: last_date
http://www14.software.ibm.com/webapp/wsbroker/redirect?version=cord&product=was-nd-mp&topic=cwve_odoeoperationalpolicy
文件名:cwve_odoeoperationalpolicy.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