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介
确定此项目中性能测试的目的、背景和目标。
2. 系统属性和变量
确定系统的某些属性和变量,这些属性和变量唯一性地明确建模的系统的工作负载。
4. 参与者定义
确定某些外部客户类,将需要对这些客户的用例场景进行建模,以模拟/模仿测试中的系统上的负载。此外,这个部分确定了任何参与者在性能测试的负载中所占的比例。
7. 参与者属性
确定每个参与者的某些属性和变量,这些属性和变量唯一性地明确系统外部客户的不同特征。对于每个参与者,确定是否为自然人、数据供给速率、思考时间、事务风格、事务复杂度以及行为模式等信息,这些信息反映了用户与系统交互中的可变性特点。
6. 参与者工作概要文件
确定由某个参与者执行的、特定的用例方案以及该参与者在执行用例方案以完成他们的全部业务职责中所投入的时间百分比或工作比例。
3. 工作负载概要文件
对于某个给定的概要文件,确定测试过程中被模仿/模拟的外部客户的数目,包括事务的数目、类型和分发。可按照“高峰负载”、“平均负载”等定义概要文件。
5. 评估和标准
确定适当的评估和标准用来评价所设定的性能目标的成功实现。评估一般包括响应时间限制或吞吐量。
8. 远程终端仿真需求
确定某些要求和约束,在创建实施和执行性能测试可接受的“测试环境配置”中必须兼顾这些要求和约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