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管理在 WebSphere® Business Monitor 中扮演重要的角色。
WebSphere Business Monitor 的数据库体系结构支持以下需求:
- 将数据存储的运行时处理与数据存储客户机访问隔离,以保持合适的处理速度
- 能够在客户机访问数据存储上执行更新,并仍对客户机查询作出快速响应
- 优化对历史数据存储的访问,以用于分析和多维报告
WebSphere Business Monitor 数据库中数据的使用模式会有不同,这取决于使用的组件。数据是由两个主要组件使用的:事件处理器和客户机仪表板。用途的不同导致必须将仪表板的数据库与用于事件处理的数据库分离。可将数据进一步分类到与业务度量模型相关的信息和与处理事件相关的信息。
仪表板显示两种类型的数据,最新数据和历史实例数据。最新实例数比历史实例数少很多。
在最新实例执行的查询需要非常快,而且不能受到大量历史实例的影响。
这两种类型的数据被分为两个数据库:运行时和历史数据库。
为了增强性能,该体系结构支持所有具有以下内容的功能:
- 用作业务度量模型的定义容器的数据库。
它还存储关于其他数据库的信息。
- 用作事务数据库并由事件处理器使用的数据库。
- 用作接近实时分析数据库的数据库,支持分析查询而不影响事务服务器。
它是由仪表板使用的。
- 支持对事务历史的多维分析的数据库。
仪表板使用它来查看历史数据。
将
WebSphere Business Monitor 数据库分为四个不同的数据库:
- 存储库:存储业务度量模型和事件定义。
它还存储状态、运行时和历史数据库的模式、名称和主机名。
- 状态:存储运行中过程实例的当前状态以及与每个过程实例相关的业务度量值。
由 WebSphere Business Monitor 服务器用来进行事件处理。
- 运行时: 状态和运行时数据库存储的信息基本一致。
运行时数据库的区别在于数据的存储方式、最新数据的状况以及数据停留的时间。
运行时数据库中的数据至少比在状态数据库中多停留 24 小时。
运行时数据库的目的是使用户能够执行近乎实时的分析,而不影响 WebSphere Business Monitor 服务器的事件处理。
运行时数据库服务器客户机对最新实例进行查询。它存储业务度量组的运行时信息,以用于有效报告。
用于通过仪表板进行查看。
- 历史数据库:以星型模式存储已完成实例的信息以及运行中实例的当前状态,以用于多维报告。
用于通过仪表板进行查看。
两个数据库存储受监控的事件和“自适应操作管理器”数据。
这些数据库是由
WebSphere Business Monitor 内部使用的。
没有与过程实例或度量相关的信息存储在其中。
- 发射器:存储从引擎发射的事件。发射器数据库表驻留在引擎数据库中。
- 操作目录:存储定义为状态的事件以及“自适应操作管理器”必须对其执行的操作。
它是在安装期间创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