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库复制脚本

“模式生成器”生成用于处理从“状态”数据库到“运行时”数据库以及从“运行时”数据库到“历史”数据库进行复制的复制脚本。

复制服务的目的在于提供基础结构,该基础结构用于将存储在“状态”数据库中的业务度量模型事件数据复制到“运行时”数据库,以及从“运行时”数据库复制到“历史”数据库。在业务度量模型的部署阶段,会动态构建该基础结构。“模式生成器”创建复制脚本。一旦将这些脚本部署到装有“状态”、“运行时”和“历史”数据库的系统,就会提供将数据从一个数据库移至另一个数据库所需的服务。 常规活动流如下所述:

要启用“模式生成器”创建所需的复制脚本,在生成脚本之前,DBA 必须在“模式生成器配置”面板中配置从“状态”到“运行时”以及从“运行时”到“历史”页面的复制操作。稍后可以更改已定义的配置参数。要获取更多关于更改数据移动服务配置参数的信息,请参阅配置“模式生成器”。最重要的参数是复制填充间隔,它确定两个复制周期之间以分钟计的时间段。根据运行时中所需的信息更新频率,来确定该时间间隔。必须为“状态”数据库到“运行时”数据库,以及“运行时”数据库到“历史”数据库之间的复制定义该时间段。“状态”数据库到“运行时”数据库复制的缺省复制时间间隔是 10 分钟,而“运行时”数据库到“历史”数据库复制的缺省复制时间间隔为 24 小时。

业务度量模型进行的后续更改会影响已生成的复制脚本,并因此导致重新创建和重新部署先前生成的脚本。“模式生成器”维护“状态”、“运行时”和“历史”数据库表之间的映射;它会生成所需的复制脚本。将创建新映射,以反映数据库的最新状态。用户在启动复制服务前,必须执行一系列活动。基本活动流是:
  1. 通过 WebSphere® Business Monitor 管理控制台配置复制参数
  2. 使用衍生自“模式生成器”和其他源的信息,生成复制脚本
  3. 可选。定制生成的复制脚本。
  4. 部署复制脚本。
  5. 启动复制服务
相关概念
数据库复制
相关任务
状态数据库至运行时数据库复制
运行时数据库至历史数据库复制

Copyright IBM Corporation 2005, 2006. All Rights Reserved.